“我当时不在家,在外面打工,她奶奶说,天快黑吃饭的时候,孩子觉得恶心,眼睛往上翻,就晕过去了,赶紧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她回忆说。
2012年,小玉的哥哥祺祺得了这个病,手术耗尽了家中积蓄。“种庄稼挣不了多少钱,都靠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挣2000块。家里条件不好,现在又是老二。”
赶回家后,她带小玉去了西安的大医院,手术费要六万,身上只有一万多,孩子还没上农村医保,她急得天天睡不着。
为了救小玉,村儿童福利主任郑蓉紧急联系村支书召集全村人募捐,她起草打印倡议书,满村张贴。晚上,乡里乡亲都来捐款,郑蓉忙到半夜,为小玉筹集了三万多的手术费。加上小玉家从亲戚朋友借的钱,第二天下午孩子顺利住院。
樊惠茹哭着说:“(我在医院)看到村里人给我捐钱的消息,感动得要疯了,跑到走廊哭。我爸摁着我说,你孩子不能见不到你,手术前让孩子多看看你。”
7月14日,小玉手术成功,之后,因对缝线过敏,又做了第二次手术,郑蓉联系县民政局申请了儿童大病救助。目前,小玉在康复中。元气满满的她会来郑蓉管理的“儿童之家”玩耍。妈妈告诉她,等伤口长好,头发长长了,就可以去上幼儿园了。
米米(化名)是尔吉奶奶的大孙女,她父亲去世,妈妈改嫁,留下她跟尔吉奶奶、婶婶以及婶婶家的三个孩子生活在一起。福利主任吉子正在积极的帮助这个家庭申请特困儿童补助,并帮助尔吉奶奶申请低保。这些钱尽管不多,但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米米的家十分简陋,在前后两间低矮、阴暗的房屋里放置着两张木板搭建的床,住着家里全部的六口人。厢房门口堆放着种地用的化肥,屋内有一张床,是奶奶和小宝宝明明睡觉的地方,屋顶瓦砾间透着阳光,让人无法想像祖孙俩如何度过那些暴雨的夜晚。厢房里还用石头堆起了一口锅,这里也是厨房。房间的角落里散落着土豆,是这里最常见到的口粮。
米米已经10岁了,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略带腼腆,站在墙根里费力的抱着怀里的小宝宝。据儿童福利主任吉子介绍,米米假期要帮家里带孩子,平时她常常带弟弟去儿童之家做游戏,那是弟弟最喜欢去的地方。
当被问及梦想,米米说:"我想当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治病。"简单朴实的话语背后是米米对亲人的渴望。


在中国,由于儿童福利制度尚未完善,还有数以千万计需要救助的贫困儿童。每年也还有新的脆弱儿童因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他们有的甚至吃不饱饭、无人照顾。儿童福利示范项目为每个村设立了儿童福利主任,由他来了解掌握每个困境儿童的情况,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急需的福利支持,从而建立起深入村级、综合全面的儿童社会福利体系。
People ask us all the time how they can help-we are always
proud to recommend making a donation to @UNICEF...
总有人问我们,他们能做什么贡献呢?我总会满怀信心的建议他们,
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吧……
摘自本人Facebook
一份爱心,就能改变命运

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覆盖了河南、四川、山西、新疆和云南中西部五个省份的120个村,为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明显改善,受益儿童超过8万名。仅2017年里,村儿童福利主任为:
- 860名儿童
上了户口
- 1107名儿童
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
- 424名儿童
申请孤儿津贴
- 278名儿童
申请到大病救助
- 371名儿童
申请到教育补贴
- 341名辍学儿童
重返校园
- 317名大龄青少年
获得职业培训机会
- 21万人次集体活动
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