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点亮甘蔗地里的科技梦
单次支持 每月支持
广西来宾的小姑娘黄丽晨(左)从小在甘蔗地长大。斑驳树影中,她看着奶奶日复一日辛勤劳作,曾经想,要是甘蔗不用种,剥甘蔗不用手该多好。“追光行动”给了她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信心。通过接触了解科技,这个迁江中学的初三学生有了今后的目标:要成为袁隆平爷爷那样的科学家。“奶奶一年到头下地很辛苦,我暑假帮她剥甘蔗剥得手疼。”她希望发明出智能机器人,让农活变得简单。
这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中学。
“追光行动”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项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开展,从2021年起,每年支持数十万中西部乡村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项目包括组织科教专家走进乡村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技实践、培训乡村教师、组织女童科学营以及支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2023年,“追光行动”在中国10个省份开展。在广西,项目惠及9个市12个县的30所乡村学校超过2万名学生。
广西天等县华隆中学学生韦李敏(右)和老师刘玉萍在做电阻实验。
黄丽晨在同学的影响下加入学校的科技社团。暑假时,她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 女童科学营
女童科学营 那是这个15岁女孩第一次离开广西。
“我印象最深的是跟人工智能对话,可惜时间太少,没问够。” 她有些遗憾地说。她定下了“去北京读大学”的小目标。崇左市天等县仕民实验学校的14岁女孩许子瑜(中)表示,北京的经历让她大开眼界。“北京很发达,天等的教育还相对落后。”她说, “我以后更要努力学习,然后回天等当老师。” 喜欢文学的农彩杭(右)则迷上了科幻小说, “我想把科学和语文结合起来,自己也创作出好作品。”
“如果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项目,有人引导,可能现在的人生会不同。” 迁江中学科技社团辅导老师谭春福说。他小时候自家地里种甘蔗,装车时曾想:如果有一个机器像手一样把甘蔗抓上车就好了,能省很多力气。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父亲的反应。”他说,“父亲说:‘别异想天开,好好干活’。”2010年以后,那里的农户逐渐用上了抓机,就是谭春福曾幻想的那种机器。2023年,谭老师到北京参加了为期3天的“追光行动”教师培训,颇有收获。“要鼓励更多女孩参与科技活动。”他说,很多女孩子有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对动手实践缺乏信心。
他日常工作中可以获得来宾市兴宾区青少年校外科学工作室的支持。项目共支持了五个这样的工作室,每年为其提供科技活动资源、经费和培训支持。
谭春福下一步的计划是做一个项目式学习方案,通过对甘蔗叶和渣的改造增加农民收入。 “我希望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把想象力转化为实践,不要有遗憾,像当年的我那样。”他说。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报道 《点亮甘蔗地里的科技梦》 ,原文有删减。
单次支持 每月支持
微信搜一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友之家
会友之家微信服务号 您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实时在线的专属会友服务 (查询信息、答疑解惑、参与互动、为我们提供建议和反馈意见等),未来还有更多线上和线下的会友专属活动等您来打卡!

为避免被系统判为垃圾邮件,请您把 service@care.supportunicefchina.org加为您的邮箱联系人,或加进白名单中,谢谢! 如有任何问题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china@unicef.cn